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七十五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08/04
2012年5月25日,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北京中国歌剧院小剧场举办“纪念全面抗战暨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七十五周年”座谈会。在京新四军研究会总会以及各分会代表约200人出席了座谈会。
会长陈昊苏在发言中指出:七十五年前,由上海青年女工为主组成的战地服务团冲破旧观念的束缚,石破天惊,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第一线,为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服务团的成员后来大部分加入新四军,所以今天研究会召开座谈会缅怀前辈业绩,表达对她们崇高的敬意。陈昊苏会长要求,研究会要发扬服务团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新四军老战士做好服务工作。
1937年秋,淞沪抗战战火正酣,全国慰劳总会负责人何香凝委派著名作家、反法西斯战士胡兰畦与上海基督教女青会联系,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赴前线为抗战将士做战时服务。战地服务团成立时,由胡兰畦担任团长,首批成员10人,平均年龄不足19岁。由于她们基本成分是女工,故命名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其主要任务是:慰问民众、宣传抗战、组织援军、调查军风纪。服务团加入罗卓英率领的国民党十八军,冒着敌机轰炸、机枪扫射的危险,深入前线,慰勉将士,鼓舞士气。淞沪战事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服务团随罗军向南线转移,沿途服务团女兵仍然不断鼓动官兵士气,唤起民众抗战,发动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伤兵、运弹药。队员们还常常帮一些士兵写家书,帮老百姓在前沿阵地抢割水稻,组织民间合唱队宣传抗战。
从服务团成立后的3年多时间里,这群年轻的上海姑娘,足迹遍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各个战场,行程2万多里,被誉为“战地之花”。她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听从何香凝的嘱咐,在抗战期间不谈恋爱。服务团还通过文字宣传,唤醒更多的民众起来抗日救国,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更多的同情和支持。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说:“中国妇女热烈参加前线工作,如胡兰畦、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中国人民的称颂。”1940年,时任国民党十九路军总司令的罗卓英曾赋诗一首赞誉她们:八百关山非浪迹,三年汗血可成河。伫看荡寇收疆日,汝辈勋劳永不磨。
1940年10月下旬,由于形势的变化,经上级党组织安排,服务团团员分批陆续撤离国民党军队,先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后来多数人进入新四军。至此,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散。
座谈会上,播放了回顾服务团战斗历程的视频,远在外地、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服务团员还寄来表示祝贺的录像。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山东惠民县民政系统代表等,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服务团转战沙场、艰难困苦的传奇经历,深情回顾了服务团老战士忠贞革命、出生入死的曲折人生和高风亮节。发言感人至深,服务团的故事给人以深刻启迪和思考。时代进步,概念更新,政策开放,使更多的历史还原其真相,九泉之下的革命英烈得到宽慰。
6月10、11日,研究会还将在北京音乐厅举办《青春的誓约》专题音乐会,配合此次纪念活动
第一批战地服务团成员合影。图中右6为胡兰畦、右5为胡瑞英、右4为任秀兰。
身着戎装的上海女工战地服务团团员。
其他相关新闻
暂无内容 !